English

凉皮故事

往事如歌
1998-08-20 来源:生活时报 赵妮娜 我有话说

天热之后,街头卖陕西凉皮的更是多起来,这现象用市场理论来分析,有一个通俗的解释:爱吃凉皮的人挺多。

对凉皮我是有资格发言的。去过西安的人多会有模模糊糊这样的记忆,在那个楼不高、街不很宽的城市里,蓝布做底,白布成字,飘摇着“秦镇米面皮”招牌的小食摊在街巷深处常见。小吃的经典之地永远在当地街巷深处的小食摊上。凉皮故里的小商贩们打出的招牌中的“秦镇”就是我家乡所在地。

秦镇是关中平原惯见的那种小镇,一条公路从镇中间穿过,小商店在两侧挤成一团。公路像落在平原上的一条线,小镇是线上的疙瘩。我们那里的人却叫自己的镇子“秦渡镇”。这是一个渡口,有河、有船、有水,人们种稻,产了米也就有了那种米粉做的名扬四处的小吃。但这是古代和从前的事。河还在,已没有了水,船的影子消逝了。很少的水所以种很少的稻,直到现在无水不再种稻,只有在名字里加个“渡”字来对水做最后的依恋。

我的乡亲们是一群自小就用足尺大盘来吃凉皮的人。少了水就少了米,主妇们往米粉里掺了面粉继续做。水越来越少,面越掺越多,最后成了纯粹的面粉,嘴里的凉皮其实已不是原来的那种。可没了水,连抱怨都没有了前提。

这也仅是父辈们的经历,到了我们这一代,这里饭桌上见到的已是绝对用面而非用米做成的凉皮。外面倒是有卖米做的,都富了,可以随便买来吃。稻香十里的景色却是有钱也买不来了。水田已变成了旱地种上了麦子,西安城里那些打着“秦镇米面皮”的凉皮其实全不是用秦镇的米做成的,甚至许多里面也掺了面粉。老一辈的吃了说没有滋味,我们年轻的感觉不到。正如北京的人们感觉不到自己吃到的用面粉做的凉皮是凉皮里最粗糙的一种一样。

那天和朋友一起吃凉皮,我给她讲了这些。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凉皮之源。”她想做调侃式的总结。人声纷杂中,我们却忽然是一阵无语。许多寻常而又极为珍贵的东西在我们不经意间消逝而去,一个似乎离我们很远又很大的主题实质上具体而残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